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预告 赛事预告
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_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2024
zmhk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_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2024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超今年如此疯狂的投入,怎么能收回成本
2.见怪不怪,见乱不乱 中超新政无非是荒唐
3.受疫情和英国脱欧影响,英超俱乐部冬季转会窗将何去何从
4.中超冬窗转会结束,哪些转会操作让你印象深刻?
中超今年如此疯狂的投入,怎么能收回成本
粤媒:疯狂中"中钞" 只管砸钱能收回成本吗?
2016-02-27 10:11:56 来源: 网易体育
386
北京时间今天零时,2016中超联赛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关闭——这意味着16强已经完成军备竞赛,即将迎接史上最“壕”的一个中超赛季。
回顾整个冬窗转会期,中超的“购买力”令人震惊,首次超过英超成为全球第一。一个又一个国际知名的大牌外援陆续登陆中超,不断刷新“标王”的新价位、国内球员的转会身价也疯狂飙升,难怪外界都把今年的中超戏称为“中钞”。疯狂的“中钞”能否让中超真正蜕变为“世界第六联赛”?这个问号恐怕要等这个赛季结束之后才能拉直。
广州日报记者 张喆 谢泽楷
引援 标王四易主
在这个冬季转会窗口,广州恒大已不是引援热点的“领头羊”,江苏苏宁和“升班马”河北华夏幸福才是新主角。这两家俱乐部带中超走进引援的超级“时代”。从初步统计数据上看,申花、上港、国安、鲁能、富力和泰达在这个冬窗的投入加起来的总和也不及苏宁一家。
苏宁和河北之后,恒大、申花、上港、国安、鲁能的投入也超过2000万欧元,以上这7家俱乐部被看做今年中超的“第一集团”,被外界媲美当年的“意甲七姐妹”。综合中超16强在这个冬窗的总投入,比5年前的数字足足增长了近5倍之多。
在各大“豪门”的疯狂投入之下,今年内外援的“标王”身价不断“放卫星”。上港先以1850万欧元签下埃尔克森,打破了去年高拉特的转会纪录。苏宁接着以2800万欧元引进拉米雷斯,舆论哗然。
随后,恒大用4200万欧元买来马丁内斯。谁知两天后苏宁再放“大招”,5000万欧元引进特谢拉。与5年前的“标王”巴里奥斯相比,特谢拉的价位竟然上升了近6倍。加盟河北华夏的阿根廷射手拉维奇虽然转会价码不高,但据传俱乐部给他开出的年薪已经上升到近2000万欧元,雄踞全球第三。
内援方面,今年标王是以1114万欧元加盟申花的毕津浩,折合人民币竟高达8000万元。不少中小俱乐部也趁此次机会,高价售出身价暴涨的本土球员,其中以广州富力、杭州绿城和辽宁队最为典型。
外援融入难 管理成隐患
超级“购买力”并不意味着转化为立竿见影的战斗力。在刚刚过去的亚冠首轮小组赛,中超BIG4已经暴露了这个问题,尤其是苏宁,三个超级外援悉数上阵也未能在越南客场拿回3分。苏宁目前的球队班底已很豪华,但缺少名帅且没有磨合的情况下,仍难称一流强队。这个问题或许会随着新赛季中超的开锣逐步改善。
今年涌入中超的天价外援有19人来自欧洲联赛,其中6人参加过上赛季的欧冠。这班超级外援基本以南美球员为主,集中在进攻端,这与往年无异。其中巴西的国脚级球员多达7人,难怪连巴西国家队主帅邓加都准备收回“不从中超选国脚”的言论。
这些超级外援必须花时间来适应中超的环境、天气场地饮食的差异以及融入新的战术体系。而对各“豪门”俱乐部来说,如何管理这些超级大牌也是一个难题。过去几年恒大成功的秘诀是俱乐部职业化的管理模式,比如怎样平衡大牌外援与国内球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约束和激励大牌外援,等等。像苏宁的特谢拉,日前已经传出“他只想尽快在中超赚够钱然后返回欧洲联赛”的消息。一旦在管理上跟不上,非但无法复制恒大的成功,甚至连巨额的投资都只能打水漂!
青训人才少 造天价内援
“恒大模式”的成功,除了投入和管理两个方面,还有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拥有大批国内一流的本土球员。目前的中超新贵尽管有足够的资金想复制恒大的投入模式,但好的本土球员却越来越少,几近枯竭。毕津浩加盟申花的转会费高达1114万欧元,富力中后卫于洋被叫价9000万人民币——这在前两年简直是天方夜谭。
国内球员身价虚涨的原因,首要在于优秀的后备人才实在太少。于是,各大豪门今年在内援转会市场上不得不为中国足球过去数十年积弱的青训“买单”。在不惜用溢价10多倍的代价来换取国内所剩无几的优秀本土球员外,大量在海外镀金的“低龄国字号球员”也纷纷回流,比如1993到1996年龄段国青的徐新、李源一、韩鹏飞、谢鹏飞等人就相继被多家豪门买断。
内援天价、海外小将回流的行情,也令这个冬窗期的经纪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如果中国足协再不出台类似NBA工资帽的政策,并鼓励和引导俱乐部在青训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中超的泡沫破裂点将提前到来。
80亿元版权投资 能收回成本?
中超在这个冬窗疯狂投入,源自去年中超版权卖出5年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5年版权的购买方在前两年每年支付给中超公司10亿元,后三年每年支付20亿元,中超16队每队每年能获得的分成平均不过数千万元。但中超在这个冬窗的投入已超过20亿元人民币,这还未计算今年夏季转会的支出和庞大的俱乐部薪资和运营费用,几千万的版权分成恐怕是杯水车薪。
80亿版权的购买方能否“回本”目前无法判断,这需要观察中超往后5年的表现。目前版权购买方将中超未来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版权卖出27亿元人民币,这是豪赌中超的前景。但能否赌赢?依然是个未知数。
作者:广州日报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见怪不怪,见乱不乱 中超新政无非是荒唐
帕托在中超的天津权健队。 1989年9月2日出生于巴西帕托·布兰科,巴西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于美职联奥兰多城足球俱乐部。
2006年,帕托在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开始职业生涯。2007年,帕托以2200万欧元的身价转会至意甲AC米兰足球俱乐部。2009年,帕托荣膺欧洲金童奖。2013年,帕托回到巴西加盟科林蒂安足球俱乐部,期间以租借的形式分别加盟巴甲的圣保罗足球俱乐部和英超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2016年7月,帕托以300万欧元的身价转会至西甲比利亚雷亚尔足球俱乐部。2017年2月1日,帕托以1800万欧元的身价转会至中超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2019年3月,帕托转会至圣保罗足球俱乐部。2021年2月,帕托加盟奥兰多城足球俱乐部
受疫情和英国脱欧影响,英超俱乐部冬季转会窗将何去何从
近日来,中超限制引援、U23两条新政再次引爆媒体关注,一时舆论哗然,质疑云集。
更多老球迷指出,对于中超已是见怪不怪、见乱不乱。中超商业化十余年,始于学习英超,而同英超等成熟商业化赛事的差距却从未缩短,到现如今乱象频生,倒是让老球迷觉得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15年10月《世界足球报》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英超场均36487名现场观众全球第二,中超场均观众22580人,全球排名第六。如果参考下两国人口对比,这种差距就不仅仅是同位级数学差那么简单了。
市场水平是商业化最好的试金石,场均上座率已明示中超与英超间商业化程度的差距,下图15-16赛季场均进攻、防御数据更是说明了中超与英超比赛的观赏性、技术含量层面的巨大差距。
过去一年内中,中足协出台诸多新举措,从U23政策到新U23政策,以及同时出台的限制引援政策,其中以24日夜出台的U23新政最为引人侧目。
新政看似扶植青训,直指世界杯,却意味着年过23周岁的球员将面临从球队宠儿到替补席都进不去的荒谬情况。
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大龄本土球员为代价;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成熟球队完整技战术体系为代价;扶植青训,也是以牺牲外援竞争力为代价;最重要的,扶植青训,出台新政,牺牲了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和中超整体商业化进程,为这样一个渐渐走上正轨、由市场所主导的顶级联赛泼上了一盆冷水。
恒大首捧亚冠奖杯可谓是近年来中超的一个转择点,这之后资本增大中超投入,中超这个巨大的商业IP再次唤醒媒体及民众关注。本该顺利完成商业化构建,学习西方顶级商业赛事完善自身体系的中超却在新政发布后的舆论中一夜打回原形,重现往日乱象。
商业层面上来看,新政使得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大幅降低,无疑大大降低了中超这个巨大IP的价值。当投入产出比不断降低,资本还会对足球产业保持足够的热情吗?如资本撤离,随之足球产业的整体氛围也会逐步下降,可谓是恶性循环。
中国足协的存在、新政的出台本该促进足球产业在国内的健康成长,而如今种种乱象丛生不禁让人们再次发出疑问:中国足球的明天在哪?未来在哪?
一、中超之乱始于其初
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之路始于1994年。
1994至2003年,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名为甲级A组联赛,简称甲A。
2004年,效仿英超进行联赛改制,既有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既中超,这也是中国足球效仿、学习西方优秀联赛体系的一个里程碑。
中超成立本意为提升联赛水平、规范赛事、打造品牌,却因成立之初体系不完善、制度不规范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笑话。
03年甲A最后一轮,因足协公式漏洞,重庆队只有输球才能进入中超。一时“输球进中超”成了街头巷尾笑闻,而漏洞本身源于中国足协取消升降级制度所致。
而取消升降级制度源于2001年:中国国家队抽到世界杯预选赛绝世好签后,足协为国脚全方位投入世界杯预选塞所做的准备。本是杀鸡取卵,却不想这一取消,就是五年。这算是中国足球上一次屁股决定脑袋不遵从市场规律吃下的恶果。
而这一次,是U23新政。
升降级的取消又造成进入中超时代后,联赛中假赌黑的盛行。06年重新确立升降级制度后,中超才渐渐回归轨道。
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开始,中国足球的诸多阴暗面浮上水面,与之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央视中止了中超联赛的转播。
为此2011年初,足协请求央视恢复对中超的转播,未果。
从甲A到中超,二十年间种种乱象让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在民众心中跌落底端,逢韩必输更是成了中国球迷心中难以言却的痛。
二、中超之乱根于民心
中国足球已渐渐成为中国民众至下而上的一块心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解决了诸多世界难题,而如今唯一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中国足球——却依旧难堪的摆在每个人面前。
这份难题至下而上,似乎也摆在了如今当政者的面前。
5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后,中国足协于24日夜既抛出两份通知,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政,新政本身可以解读为会议上对于足球领域汇报不满而做出的动作。新政本身更是直指青训,直指2020世界杯,满足上级意味十足。
15、16年冬季转会窗口,中超球队投入超3亿欧元。瓜林1300万加盟申花,拉米雷斯2800万转会苏宁,马丁内斯4200万转会恒大,一个个天价数字已令人麻木,却令外媒为之侧目,中超联赛一时成为全球最烧钱的联赛。
似乎中国模式在足球产业再次体现,同时也有质疑声不断发出:强力外援的加盟真的成为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吗?
中国足球对国民来说,早已不止是一个体育项目那么简单,它似乎承载了整个国家、民族的体面问题,代表了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在全球的形象,百年前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百年后却多了一顶叫做中国足球的帽子。多年恐韩逢韩必输既成了这种全民面子的集中体现,我们真的赢不了韩国吗?是我们的体面无法输给韩国,所以足球不能输,国内的赛事如何不重要,国际上的重要赛事不能输。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中国足球的落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建立的民族自尊心不容被足球这样一个“体育项目”摧毁。为了这种体面,似乎花再多的钱也是合理的。毕竟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花钱真的能解决中国足球这个大问题吗?中国模式之快真的能复制到中国足球上吗?
中国足球,不仅仅是球迷们的关注热点,关键比赛上输球更是成为了全体民众的耻辱,耻辱本身又会上升到国家角度,引得高层关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超之乱始于大众、根于民心。
举国体制不灵,就让赛事回归市场、回归商业,学习西方优秀的赛事管理经验,也学习西方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其实有太多经验可供中超借鉴;市场规律“阻碍”了国际化赛事的成就时,再牺牲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目标结果本身,满足人心。
谁都知杀鸡取卵不可取,可历史总是这样有趣的循环。一月初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球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离——这本是业内人士认为“管办分离”的标志。
而如今的新政似是再次点出:我们不过是走在一条历史的旧路上。
三、中超之乱祸及商业
2016年中超总收入15亿人民币,而其中10亿来自于媒体版权的收入,收入的大头自然也是各家媒体纷争之地。
本年度中超开赛前,一月底东方IC签约中超未来三年独家官方合作机构,随后三月份PPTV夺得中超未来一年新媒体独家转播权,今日头条获中超未来四年短视频版权资源。
现如今中超版权5年卖到80亿,媒体巨头央视踟蹰中失却中超的转播权,央视1500万到2500万的预算满足不了版权方上亿的需求。
从2012年央视以730万的买断中超转播权到去年中超的版权提升到8000万再到如今的5年80亿(体奥动力),似乎说明了中超正朝着良好的商业化方向前进,而如今开赛近三个月,是否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过去了呢?中超水平又是否配得上80亿的身价呢?
似乎中超的受众们对这件事都没那么肯定。
两个月前的一场法律纠纷更是让中超商业化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浮现。
3月27日,东方IC起诉体娱(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既Osports全体育),指其以“中超联赛官方社”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派出摄影师假冒媒体记者混入赛场媒体摄影记者区大肆**,损害东方IC作为真正的中超赛事官方机构的商业利益。随后全体育发表声明东方IC并不具有独家垄断赛事拍摄权利。东方IC只得再次强调《2017-2019中超联赛官方合作机构确认书》中第二条款项:“合作期间,中超公司不再与国内外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上海映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唯一有权在赛场位置进行拍摄的机构,其他机构无权进入场地拍摄。”
中超的版权向来是视觉中国、Osports和东方IC三家纷争。年初东方IC看似获得了中超三年独家合作机构,获得未来三年中超每场赛事中最好的拍摄位置。而实际情况是中超赛事需要更多传播与推广渠道,版权所有方自是对所谓官方社独家权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足球协议超级联赛媒体手册的摄影记者规章中,明确提及了摄影记者塞钱、赛后禁止进入比赛场地,禁止上看台,但这些规定往往因疏于管理而流于形式。看台拍摄,保安、媒体服务管理乱象丛生。
一场中超比赛的图文播报中,往往混杂了多家机构供图,而作为所谓官方社独家权益的东方IC,目标付费高质量,反而在纷争中落了下层,而这些不过是中超商业化进程中问题冰山的一角。
目前视频版权因信号制作难度大,一般侵权纠纷多为截取信号进行盗播,形式上清晰明了;而拍摄难度、成本要低很多。付费竞标拍摄更是中超首创,无疑中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商业化的一步,却未对持权商权益做出更多保障,乱象频出。
U23新政出台多少暗示着足协对于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的放弃,中超商业化之路,依旧举步艰难。
四、历史的重演
英超没有对于U23球员每场必上的规定,却有一条U21球员无需注册即可参加联赛的规定。
英超联赛同样规定了每个俱乐部必须在主场馆举行至少三场预备队联赛用于增强球员、球迷们的比赛日体验,而规则方面则规定,每一场比赛只允许上三名超龄外场球员,门将不设年龄限制,让板凳们不会无事可做。
规则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显然是对于西方的这些经验学了个壳子没学到核心。
合理的机制才是保障中超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双赢的商业合作才是为中超保驾护航的长治之路,这一点国民意识形态无法取代,拍脑门决定的新政无法取代。
商业是共赢的过程,体系的完善需要耐心成长的过程,仅为一时之利不尊重市场规律、杀鸡取卵的策略必不长远。
这一点取消升降级制度证明过,U23新政或将再次证明。
如今的U23新政不过是为乱象之下的中超提供新的注脚,观赏性和竞技性的降低消耗了球迷付费观看的成本,商业虚高但如果无法合理有效保护持权商的权益的话,最终商业化虚高溢价也会让市场冷静,对于官方合作伙伴的敷衍了事更是让更多合作方对中超失望。
如今的中超也似杀出垓下的楚霸王,无论如何挽救颓势,却只是一步步逼近乌江。
中超冬窗转会结束,哪些转会操作让你印象深刻?
1月2日,转会窗口再次开启,俱乐部可以解决自己的不足,招揽能够为疲惫的球队注入新鲜感的球员。有的人会在市场上活跃起来,有的人则会选择在一旁观望。
在新冠疫情的重压下,各家俱乐部在财政上收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而从1月1日过渡期结束后,英国的脱欧也给英国的俱乐部需要考虑的新规定。
这有望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转会窗口。
————————
消费能力降低,但 "** "空间大
在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困扰足球的问题并没有消失,新冠疫情的流行继续让球队支持者们远离比赛,根据英超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马斯特斯的说法,全年的比赛都像是在“闭门造车”,导致整个部门损失7亿英镑的比赛日收入。
对于20家英超俱乐部俱乐部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收入缺口,但他们并不能放弃这个冬季转会窗。在夏窗期间,整个英超联赛的花费接近13亿英镑,电视转播收入让俱乐部免受更大的损失。
去年1月,20家英超俱乐部共招募了50名球员,而最近的夏窗则是144名。三家俱乐部--曼城、切尔西和伯恩茅斯根本没有做什么引人注目的生意,另外四家--纽卡斯尔、阿森纳、南安普顿和莱斯特也只是引进了租借球员。
那些觉得自己的英超地位受到威胁的俱乐部是最忙碌的,包括阿斯顿维拉、沃特福德和西汉姆,他们花了2200万英镑从赫尔城签下了贾罗德-鲍文。
如果你观察20年夏窗的支出,可以发现很多球队都在**,受到降级威胁的俱乐部通常都会花钱。降级将使俱乐部损失至少6000万英镑的电视转播收入,这就是他们所进行的**
这个被中断过的赛季里,两场比赛之间短暂的恢复时间带来了伤病的增加,使得像利物浦和狼队这样的俱乐部在人数上出现了短缺。
有些俱乐部因为过于密集的赛程,不得不购买球员,即使是像利物浦这样的大俱乐部,也可能希望在转会市场上增加更多的球员,而他们以往的赛季并不会这么做。
英超脱欧带来的并发症,随着脱欧的过渡期结束,英国也将在今天正式退出欧盟,这也将给英国的所有球队带来新的困扰。
英国脱欧后,来自欧洲大陆的球员再也不能自由进入英国,1月份的窗口将有新的入境要求。任何18岁以下的球员都不能从海外签下,现在入境者必须获得管理机构的认可(GBE),这是一个基于积分的体系,根据一系列因素来评判球员,包括国际经验,以及联赛和他们签下的球队。
冬窗期英国将设立一个独立的例外情况小组,评估那些未能获得15分的人。一个18-21岁的年轻球员需要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足够的素质来证明”一个GBE。
相比于其他联赛,如果英超球队想要从中超球队中买人,这将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在GBE的评分体系中,效力于中超球队的球员所得积分是非常低的,甚至不及欧洲其他联赛的一半积分。
南美洲的重点日益突出
如果说与欧洲俱乐部的交易即将变得更加困难,那么现在从南美招募球员的吸引力明显更大。虽然18岁以下的球员仍将是禁区,但新的GBE积分制有效地扫清了通往新市场的道路。
任何从巴西意甲或阿根廷甲级联赛球队招来的新援都将获得GBE第3档积分,与俄超联赛相同,高于捷克、希腊、瑞士和克罗地亚的顶级联赛。
更加重要的是,南美洲际杯——自由杯,被赋予了与欧冠相同的积分,如果球员经常代表巴西或阿根廷俱乐部参加自由杯比赛,无论是否夺冠,都将获得同等与欧冠的GBE积分。
哥伦比亚的顶级球队与西乙、德乙等球队同为第四档,智利和乌拉圭的顶级联赛球队与挪威、波兰和丹麦等级联赛处于第五档。
中超联赛冬季转会窗口终于正式关闭,自2017赛季结束后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转会大戏也正式落幕。由于中国足协转会调节费新政的影响,本赛季冬季转会期并没有出现各大豪门疯狂砸钱引进大牌外援的现象,但是仍有像马斯切拉诺、卡拉斯科、巴坎布、比埃拉等一众重磅外援登陆中超。
内援方面,由于足协的新政,U23球员成为“抢手货”,身价倍增。
好了,今天关于“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时间”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下一篇:中超千分排行榜_中超绩分榜